想知道崔家营航电枢纽鱼道的秘密,难于上青天
名不经传的崔家营航电枢纽前几天因为有人发现大坝底下鱼群聚集,被质疑没有修建鱼道,而彻底火了一把。
但很快,当地政府就站出来替水坝说话,鱼类专家站出来替鱼说话:政府说位于汉江上的崔家营航电枢纽不仅是有鱼道的,而且是中国航电枢纽第一个鱼道,也是湖北水坝中的第一个;专家说从鱼的种类判断,现在那些鱼都不是洄游鱼类,而且汉江的鱼类洄游在5到6月,现在早就结束了。现在这么多鱼聚集在坝下,专家说无法确定具体原因,但他们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给了一个猜想。
从非专业的角度出发,我猜想这些鱼聚集在大坝底下,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想过坝而过不去。进而我猜想,政府口中,专家嘴里所谓的鱼道也许根本无多大用处。这次有人发现了鱼群聚集,对汉江的鱼来说,或许是件好事。
为了搞清楚鱼道的效果,我在这件事失去热度之后,来到了崔家营航电枢纽。我只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崔家营的鱼道有无效果,有多大效果,证明其运营以来的监测数据在哪里?
(因为崔家营的修建,襄阳汉江段成了库区,完全看不到河的样子)
进入航电枢纽,只有走大门一条路,他们当然不许我们进去,即便我们说明来意。想看到鱼道,只能走坝面公路到坝的另一端,那里发电机组轰鸣着,泄水渠溅起浪花,偶尔可以看到觅食的水鸟。鱼道就在那里。
既然航电枢纽不欢迎我们进去,我们只能另外想办法。我们在附近的村子里打听,村民告诉我们可以到下游不远的地方乘坐小船看鱼道,但无奈的是当我们好不容易找到那个渡口的时候,才发现无船可渡。
于是我们决定采用C计划,也就是拜访政府,获得他们的支持。最先找的机构是襄阳市外宣部,在得知我们来意,他们表示要给上级汇报下,汇报的结果是建议我们去找襄阳交通局。
我们踩着下班的点,赶到了交通局。接待我们的官员十分友好,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十分用心的协调,感觉他十分想促成此事。但是由于航电枢纽是省里的单位,比他们的级别高,于是他也要请示。结果不出人意料,要想进入大坝,必须得到航电枢纽管理处的允许。
第二天,在与航电枢纽多方联系后,他们说,你们可以去找水产局,只要水产局愿意,他们可以带你们去看。于是,我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水产局上。
没有想到的是,襄阳水产局似乎隐身了一般,地图上没有标记,好不容易找到的地址也人去楼空,手里的几个电话也都没人接,问各种人也都是不知道。我们顶着烈日找了好久好久,终于在即将中暑前找到。原来水产局隐藏在水利局里,只有几间办公室,就坐落在汉江边上。
我们在水产局办公室见到了前几天亲历鱼类聚集事件的几位官员,在我们表明来意后,他们表示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去航电枢纽必须要管理处点头同意才行。
于是我跟他们聊聊了鱼道的事情。我说你们水产局最为汉江鱼的第一管理部门,应该是掌握了鱼道建成之后,所有的过鱼的监测数据的吧,从这个数据看,这个鱼道的效果几何了,是较好还是一般了?
没想到对方的回答太出乎意料,他们说,水产局也没有数据,所有的数据应该都在航电枢纽那里,如果航电枢纽有的话。他们也就是偶尔过去看看,监督下而已。我说没有数据,何谈监督,他们说,就是这样。
我说,哦。
在我郁闷的走出水利局大门的时候,我大概明白了一些事实:我之所以如此看重监测数据,是因为我认为只有那些持续的监测数据才是有可能说明鱼道的效果的惟一依据。
现在仅有的数据也许只掌握在航电枢纽的手中,我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很可能这个鱼道是无效的,或者效果是极差的,不然怎么那么害怕公众去参观了?
反过来说,航电枢纽要证明自己没做错什么,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
一是,航电枢纽主动公开鱼道的监测数据,用事实告诉公众,中国第一个航电枢纽鱼道是有效的。当然,不主动公开也没啥,志愿者会申请信息公开。
二是,允许公众在任何时候都去现场参观,不怕发现问题,就怕有问题就捂住。有问题解决就好。
当然,如果航电枢纽还是拒绝公众的,那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个鱼道是无效的。公众可能要去追究设计者的责任,审批者的责任,环评者的责任。为了汉江的生态,怎么做都值得。
静待佳音。